啟迪文化 | 南京,把猛虎與薔薇一起安放
2018-05-24 來源:未知 點擊:2696次
南京的標簽,也許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樣:古都、歷史、文化、戰(zhàn)爭、繁華……
南京的印象,對所有人來說,又都不一樣,每個故事里的人,都各懷心思。
▲ 南京街頭
說起江浙人,男子當是溫文爾雅、彬彬禮人、舉手投足都是文人匠氣;女子當是溫軟如玉、亭亭如蓮,嬉笑站立都是輕靈雅致。即便是想到喝酒,也是溫一壺黃酒,慢慢斟酌,坐在一起敘說生活閑事、社會當下或詩藝文史。倘若不是親眼所見,很難想象,南京人的酒量與度量一般,無可估量。
廣西與江蘇,千里之隔,南京與南寧,差之毫厘,但廣西人的善飲確是經得起考究的。去年,上海外國語學院某教授到廣西學習考察一番,回去之后撰文《廣西歸來不喝酒》,在網絡爆紅,廣西人善飲的傳說進一步坐實。
晚宴開始之前,經過確認,落座的十之八九是南京人。開席之際,先共飲三杯,以客之禮待客,這是南京人的謙讓與寬厚。三杯過后,東道主逐一敬酒,其敬酒每一杯都有每一杯的說法,每一種說法都有一套論證,人情世故,天文地理,深文周納,無所不包。
南京的故事,南京的人文,說個三天三夜也只是皮毛,但是南京人骨子里更高的素養(yǎng),是有的放矢。過猶不及,故而有禮有節(jié),點到為止。在酒桌上拼命勸酒,非要罐人喝至酩酊大醉的,基本不會有。但若舉杯,再大的陣勢都能泰然招架,一個一個小鋼炮,一飲而盡,絕不拖泥帶水,再多的酒下肚,也依然保持安定神情。
東道主的熱情更是融化在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安排上。酒過幾巡,眾人微醺,夜色還早,也不在酒桌上戀戰(zhàn)。下了酒桌之后,換味道輕薄的啤酒或調制酒,酒精之后的肆意灑脫,在另外的場所才能更好地發(fā)揮出來。
如果不是親身體會,是很難想象,南京人的酒量這樣深不見底。
又或許只是如朱毅總所說,這只是屬于啟迪的酒桌文化。
▲ 廣西啟迪團隊南京之行
猛虎養(yǎng)于心,薔薇栽庭院
走在路上,走在樹下,走在山上,走在橋上,感覺南京是一個沒有棱角,沒有功利心的城市。
看著路上、看著橋上、看著建筑、看著城墻,南京只是把所有的野心和追逐,藏在了斑駁的城墻后面。
此次南京之行,是學習與借鑒。江蘇啟迪是啟迪系企業(yè)發(fā)展較快業(yè)務也比較多樣的企業(yè),短短幾年,以南京為據點,輻射長三角的網絡已經鋪開。合肥、寧波、句容、蘇州、無錫等,先后建立起啟迪的產業(yè)。業(yè)務從科技園區(qū)、創(chuàng)新金融、文化小鎮(zhèn)、冰雪小鎮(zhèn)等迅速起來。
啟迪是骨氣里浸透清華文化的企業(yè),創(chuàng)新思維活躍,強大的資源脈絡和資金鏈條,在發(fā)展擴張上事半功倍。江蘇啟迪人的身上,溫和雅韻下都是一顆快、準、狠的猛虎之心。每個人在自己的職位上極盡所能,極致發(fā)揮,但在協(xié)同的時候又能擰成堅固的繩索,共同進退。
人文之都的南京,被長三角的熱浪包圍,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的土壤更容易催發(fā)種子生長,園區(qū)的培育和孵化也相對熱鬧。江蘇啟迪的園區(qū),在清華文化的加持下,是熱血青年為理想發(fā)燒,創(chuàng)造世界創(chuàng)新世界的平臺,渴望的臉龐、輕快的步子,新鮮的idea,有趣的products,交融著年輕的執(zhí)著和追逐的朝氣。
南京是匯集五湖四海人潮的大都會,無可避免的是房價的困擾。除掉古老的城墻樓院,南京余出用來建設的土地不多,寸土寸金,但房價較一線城市也相對溫和。所以很多人往來,對這個來說城市只是過客,這座城市的底蘊和氣息,一寸一寸消弭了欲望的躁動,看起來如此平和。
對城市而言,人們臉上洋溢的神情,便是這座城市的情緒。
參觀之余,每個人喝了一杯園區(qū)的清咖啡,有點精品咖啡的味道。聽江啟的伙伴說,在園區(qū)里,可以刷卡也可以刷臉,沒帶錢都沒關系,記賬就好。就好像自己家開的小賣部一樣,自如來去,溫暖自在。
▲ 江蘇啟迪
在此之前,不知一直傳說的“茅山道士”出自南京,也不知道教追尋的“天人合一”“返璞歸真”為何意。
南京六朝古都,兵家必爭之地,也有說這是建在墳墓之上的都城,既有東來紫氣,也有陰怪戾氣。在這樣一座城市,被時代、被權勢、被紅塵裹挾,走得越長越遠,越是要返璞歸真。在夫子廟、穿過烏衣巷,“舊時王謝堂前燕”,那個時代的文雅風流,恣意灑脫仍歷歷在目。
以及后來改造成文創(chuàng)商圈的老門東。灰墻黑瓦青石板路,也是屬于江南標簽式的風格。難能可貴的是,即便是風和日麗的天氣,人群出動的周末,老門東的長街短巷都能守住一份寂靜。院墻上攀爬的薔薇,道路上旺盛生長的銀杏,漫步在旅客中的小貓,它們就守在這里,仿佛時間靜止,與人無尤。
進入啟迪茅山項目——清虛小鎮(zhèn)之時,有點困惑,一個發(fā)展科技產業(yè)的企業(yè),開發(fā)一個修身養(yǎng)性的項目,與企業(yè)本身的氣質相差甚遠。
到了茅山,那種清靜無為,就像“結廬在人境”,都市的嘈雜紛亂蕩然無存。信道之人,以清凈以無欲為標準,追求“上善若水”的品性和境界,山上的道士工作期間,畫符算卦,五點準時下班,就像塵埃之外的存在。
南京人對自由灑脫的追求,最鮮明的印記是一首藏族標簽的歌“阿刁”。大林總的晚宴上,無意提到這首歌,便成為一個念念不忘的梗。歌詞聽來是特立獨行的女子,以自由為信仰,不在乎衣食住行,只在乎行走路上。但在大林總莊園的房子往下看時,對草地對鮮花對池塘的凝視和規(guī)劃,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里都清楚,在擁有超脫塵世的選擇之前,必須與心里的猛虎一起跋涉過平凡而艱難的人生長路。
生命是一棵樹,向著天空,不斷呼吸生長,何必去在乎真相。